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税务专业硕士(MT)培养方案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精神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税务专业硕士(英文缩写为MT)培养要求,结合我院资源优势与办学特色,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面向税务、司法等国家机关、企业、中介机构等相关职业,培养具有从事税务相关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及创新能力。
2.系统掌握现代税收理论、实务与技能,能综合运用税收、财务管理及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战略意识、风险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税收规划能力和解决综合性税收实际问题的能力。
3.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团队协作精神。
二、培养方式及特色
(一)突出应用型和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院已经积累的专业人员后续教育的成熟课程体系与实务型师资资源,突出实务问题导向,在教学方面,充分吸收来自税收实践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承担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上,尽量将选修课程与专业人员后续教育课程、教授负责制课程、专家讲座等实践性课程相结合。
(二)以应用为导向,兼顾职业资格考试、突出职业能力教育
学院本着未来学生充分就业的导向原则,把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知识内容和技能要求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体现职业岗位能力所要求的专门知识、专门技能和职业素质,为学生最终通过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和充分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三)推行双导师制
学院从职业发展的方向与要求出发,突出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税务专业问题、管理决策支持以及财务决策的能力。为此,除由本院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外,学院还将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备高级职称的行业专家担任专业研究生的指导教师。一方面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实务型专家已经积累的实战经验,为学生提供理论研究的目标与方向;另一方面,通过这些专家资源与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安排社会实践和专业工作实习的机会,使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和专业工作的现实环境。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
学院采取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除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外,学院还将充分利用学院教学资源,注重运用案例分析、实验室模拟、专家讲座、现场参观研讨等多样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及决策的能力。
三、培养方向
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特色,努力培养具有扎实会计学背景的税务管理专门人才。主要培养方向包括:
1.企业税务管理人才
2.国际税收管理人才
3.税收政策分析及评价人才
四、招生对象、入学考试与录取
(一)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并具有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入学前取得学士学位即可)或往届毕业生。非全日制学习的在职学生需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二)入学考试与录取
入学考试采用初试和复试相结合的方式。
1.入学考试初试。参加全国税务专业研究生统一考试。
2.入学考试复试。复试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研究生部单独组织,着重考核学员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3.通过初试和复试后,学院根据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五、学习形式与年限
学习形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学习期限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非全日制学习期限为2-3年,最长不超过5年。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学生修满规定课程和学分,即可获得毕业资格。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生修课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不含实践环节。
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及实践环节三个模块。其中必修课须修满18学分、专业选修课不低于23学分,实践环节不低于4学分。课程设置详见下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考核方式

备注

(一)必修课(共23学分)

1

商务英语

3学分

考试

 

2

经济学

3学分

考试

 

3

中国税制实务专题(税收理论与政策)

3学分

考试

 

4

税务管理专题

3学分

考试

 

5

财务会计

3学分

考试

 

6

成本管理会计

3学分

考试

 

7

国际税收专题(分专题讲授)

3学分

考试

 

8

税收筹划专题

2学分

考试

 

(二)选修课(不少于18学分)

9

中国财税制度改革前沿(分专题讲授)

3学分

考查

 

10

税收计量经济学(含政策效应评价)

3学分

考查

 

11

OECD及美国税收(英文授课)

3学分

考试

 

12

经济法实务

3学分

考试

 

13

税收信息化管理与应用

2学分

考查

 

14

税务审计

2学分

考试

 

15

税务代理实务

2学分

考试

 

16

金融实务

2学分

考试

 

17

财务报表分析

2学分

考试

 

18

软技能综合培养(分专题讲授)

2学分

考查

 

19

对接后续教育及教授负责制课程

2学分

考查

 

(三)实践环节(必修环节,共4学分)

18

综合税收案例管理咨询

2学分

考查

 

19

参加业内社会实践

2学分

考查

 

(四)实践环节(必修环节,4学分)
税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应在学习期限内完成不少于半年的实习实践,该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
1.综合税收案例管理咨询(2学分)
主要培养学生进行有效的综合税务分析、处理及管理能力。
2.参加本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2学分)
参与本行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在实务环境中的一种工作体验活动,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探索新知识,获得本行业的实践体验,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会计职业的基本认识,培养思考、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参与本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应由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校外指导教师的安排、指导下自主完成。完成后应撰写和提交实践总结报告,由院内导师审核通过并签字后方可获得相应学分。鼓励实践总结报告的主题与最终的毕业论文主题相关或者尽量保持一致。
七、学位论文
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综合衡量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组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应从选题报告通过到申请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6个月。
(一)开题报告
学生导师要首先对学生文献阅读报告进行检查,如检查不合格则不能进行下一阶段工作,检查合格方可进入开题报告阶段工作。
税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体现专业学位特点,突出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论文应具有创新和实用价值,重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鼓励采用政策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论文选题要密切结合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深度和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具有现实意义;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学科基础和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选题要尽可能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也可根据本人的兴趣和知识基础选题,但要经导师审核通过。
论文选题确定后要填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括的内容主要有:论文题目、选题依据(研究背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基础、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计划及时间安排等。
开题报告以书面方式提交学院。开题报告的提交和论证评审最迟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学院将组织相同或相近专业的3-5名教师组成评审专家组,对开题报告进行审定并写出鉴定意见。对未获通过者,可允许在1个月内再次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论证通过后方可继续学位论文的撰写。
(二)论文过程控制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实施过程控制制度。论文过程控制是导师或专家组对论文写作提出的建议或要求以填写指导记录表方式进行控制。论文写作过程指导记录表包括:选题指导、论文修改稿指导、论文终稿指导,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前期文献综述以及最新研究进展、论文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结构、论文的创新点以及论文撰写的进度等。
导师或专家组应结合开题报告,对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如研究方向、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结构框架、研究重点和深度的把握、行文规范等方面进行评议,并据此提出建设性建议和具体要求,以指导学生论文修改。
学生应按时提交论文写作过程记录表,并由指导老师或专家组签字后报研究生部备案。
最终定稿论文的内容与开题报告和中期报告的论文内容应保持一致。论文字数为30000-60000字为宜。
(三)论文答辩
由导师根据学生论文的完成情况,决定是否进入答辩环节。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会计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或资格的专家。
具体答辩工作按照学院规定的要求和程序进行。
八、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学生通过学院组织的规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后可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税务硕士专业学位(缩写为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