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2019年税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总结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2019年税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总结
 

2019年,根据全国税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培养要求,在我校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税务硕士教育中心(以下简称我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着力点,进一步创新教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现将一年来的招生就业、教学管理、实习实践、学位管理等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深入招生工作,生源结构显著优化 

我中心按照教育部、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招生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贯彻最新招生政策,将各项招生制度加以完善,在创新中求发展,坚持中心设定的税务硕士选拔标准,确保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科学公正、规范透明,力争选拔具有培养潜质、符合税务人才市场需求的优质生源,体现了坚持原则性基础上的灵活性。
(一)规范有序,顺利完成招生任务

2019年,我中心计划招收50人,实际招收55人,其中接收一志愿考生48人,接收推免生7人,圆满完成了招生工作任务(详见附件一)。一志愿报考人数为141人,较去年增长127%,一志愿生源充足,未接收调剂考生;推免生报考人数为21人,较去年有大幅增长。

在2020年的推免生复试工作中,共有15位考生参加了推免复试,通过初试、复试等环节的严格考核,经我中心招生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最终拟录取了8名考生。
(二)加强招生宣传,吸引优质生源

2019年,我中心继续加大招生宣传,多维度、多方向进行宣传推介。首先,利用好校院级网站和中心网站等宣传窗口,及时发布招生资讯,展示我中心教育培养优势、强大的师资阵容等。其次,继续加强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和中华考研网上进行推介,以各大院校考研论坛为宣传重地,以新浪教育、考研网、中国考研网等著名网站为宣传大本营。再次,充分利用好自媒体——税务硕士教育中心官方微信公众交流平台“社科MT”,更加直观便捷的为广大考生提供招考信息,加强与考生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扩大我中心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报考我中心。截至目前,我中心微信公众号的用户总数已达到1500余人。同时,创建QQ交流群,及时解答考生咨询问题。

(三)分析生源信息,提高生源质量
我中心对2019级55名税务硕士进行专题调研,从“‘985或211’学校类型”以及“税务相关专业”两个维度对学生生源质量进行了分析,为调整招生策略和提高优质生源比例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同时,我中心做好市场调研,筹备夏令营,准备从2020年开始实施。

二、优化教育培养机制,创新案例教学模式,建设课程案例库

税务硕士的培养应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这也对专业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年,我中心以培养高层次税务人才为宗旨,对税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目标定位、课程建设以及特色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深入优化。在教学模式、产学研践结合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更好实现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目标。
(一)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战能力
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我中心以财税体制改革热点为目标导向启发学生深度思考,提出整体教学框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课程拓展学习能力。根据税收征管实务和企业涉税业务的具体工作内容,设定符合各门课程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方式。通过纳税实务模拟实训,训练学生熟悉纳税登记、发票管理、申报纳税、税款缴纳、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等一系列办税过程, 理论与实际结合, 为从事涉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据搜集、分析和整理的能力,提高挖掘数据的能力,增加税收信息化模拟实训, 以“ 金税工程” 为平台, 由学生自行设计税收案例并进行相应纳税征管处理。通过该项实训, 能熟练使用税收信息化系统, 为今后工作的创新打下基础。
(二)独具匠心打造专题讲座
为促进理论知识与税收实务的深度融合,我中心定期邀请学术、实务领域专家学者,结合当前热门财政税收问题,举办多元化、高规格的系列专题讲座。2019年,我中心共举办财税前沿与税收实务专题讲座13场,税务论文研究写作系列讲座2场,中国经济系列讲座2场,求职面试技巧讲座1场,IBFD荷兰国际财税文献局国际税务研究平台现场培训1次(详见附件二)。
(三)百花齐放尽显学术魅力

2019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税务硕士教育中心、税收政策与治理研究中心共同举办 “减税降费背景下的税收与经济社会发展”学术论坛,邀请到了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财税界专家学者对新时代减税降费问题开展讨论,对当前的降税费提出有实质意义的政策建议。论坛主题紧扣减税降费的任务部署,通过高层次多角度联动式的研讨交流等形式,回应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发展热点和焦点问题,对凝聚共识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助力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等都具有现实意义。

(四)全面推进案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创新教学模式。《税收案例分析》、《国际税收专题》《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等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展示、案例分析、师生点评的方式,将案例的查找、编写的任务赋予学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发现税务问题、深入研究的能力。课程的案例化教学,极大推动了民营企业避税策略与反避税查处的训练和研究、财税政策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两个培养模块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培养效果。积极组织有关授课教师在准确把握案例教学实质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致力于案例编写,同时吸收行业、企业骨干以及研究生等共同参与,完善案例库建设。
(五)推动建设示范性案例库

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工作,围绕“双导师、两专题、多课程”的案例建设目标,着力夯实“案例库”基础建设,加快推进教学案例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索教学案例建设评价与奖励制度,保障全面有效推行案例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目前,我中心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案例编写经验的老师队伍,形成了以“优秀教学案例”、“税务学生案例”、“重点学科案例”为核心的案例库建设体系。其中,编写优秀教学案例29个。以《国际税收》《税务筹划》《税收争议》课程为着力点的课程案例库,收录了百余个教学案例。以重点课程为基础的学生案例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多门实务类课程将案例写作作为期末考核方式之一。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打造精品教学科研团队
(一)积极打造一批优秀的税务教学团队,依据“深厚的理论知识+ 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标准,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和知识结构,明确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培养重点,为培养优秀的税务专业人才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完善导师的遴选、培训、奖励、淘汰机制,优化导师队伍,并对学术导师和实践导师定期进行培训与考核评价,对于不再适合担任导师的及时淘汰,对于尽到学生培养义务的导师给予相应奖励。
(二)建立教学回访制度, 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为提高教学质量并能持续改进,除了完成“教学质量评估问卷”外,我中心还专门建立了教学回访制度,将中心开设的每门课程的教学情况由教务人员抽选选课学生,收集其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举行学生座谈会,汇总学生反馈意见并填写学生座谈会记录。同时,召开税务硕士教学培养工作会议,所有主讲教师总结自己本学期课程的教学情况以及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处理,对学生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必须有调整措施或合理回应。教学会议还收集、讨论和解决主讲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具体问题。
四、优化学位管理流程,推动学位成果建设
学位论文写作是规范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税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情况的重要标准之一。2019年,我中心在遵照我校各项专业学位授予工作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学科特点,优化学位管理流程,推动学位成果建设。
(一)坚持“三化”管理
严把学术关,确保学位论文学术质量是税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我中心在学位管理工作上始终坚持“三化”管理方式。
1.优化学位管理工作流程
我中心在近些年来不断探索、优化学位管理工作流程,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把关。在学位论文开题答辩、评阅、论文答辩的重要环节坚持以双向匿名形式开展;在开设写作课程基础上优化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写作、开题答辩的时间;增设学位论文预答辩环节。
2.细化学位管理方法
在学位论文开题答辩、评阅、论文答辩的委员或专家选取、分组等方面坚持不断细化以确保对每位学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精准把关。
3.强化学位管理模式
坚持以论文写作互助小组、以学生定期反馈与学术、实践导师的《沟通记录表》的沟通机制,以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与学术及实践导师的有效沟通,进而强化学位管理模式,促进各项学位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推动学位成果建设
学位论文整体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评判指标。为进一步提升税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整体质量,我中心召开了第一届税务硕士优秀学位论文评审会,邀请有关专家就2014年至2019年的税务硕士优秀学位论文予以评审,就税务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诊断性意见。最终推选出10篇税务硕士优秀学位论文,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三个获奖等级评选。此次评审会的举办推动了我中心学位成果建设,有利于促进税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019年7月18日,全国税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2019年度工作会议上公布了第三届全国税务专硕优秀学位论文获奖情况,我校2018届税务硕士陈卓恒同学在刘颖教授指导下撰写的题为《缩小居民贫富差距的直接税体系研究—基于收入与财产双向互动关系视角》的毕业论文荣获一等奖。这是对我中心人才培养的莫大鼓励和鞭策。
五、完善实习管理机制,强化实习实践效果
实习是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中心在强调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不断完善实习管理流程,跟踪掌握学生实习动态,及时进行实习经验交流总结。
(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鼓励学生自主实习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优质的实习平台,我中心积极探索新型实习基地建设模式,主动联系学生自主选择实习且评价较高的单位,并甄选增补为我中心实习基地。
2019年,我中心继续秉承“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为主,中心安排为辅”的原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既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为学生后期就业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同时,还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将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融于实践,做到学以致用,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二)指导与督导相结合,确保实习实践效果
为更好监督促进学生积极开展专业实习工作,我中心建立了实践导师指导机制,充分发挥实践导师经验丰富的优势,在专业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同时,实习期间,中心负责实习工作的老师全程跟进、定期督导。将导师指导与专人督导机制相结合,学生在实习实践结束后进行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经验。
多方位加强就业指导,落实就业服务工作
就业是人才培养是否合格的出口关,也是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的晴雨表。我中心通过就业意向调查,提前了解学生就业意向,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邀请有关专家和往届毕业生进行就业经验交流,发布就业宣讲会信息、组织面试经验指导等。

2019年6月份,我中心42名同学顺利毕业,就业人数41人,1人因身体原因未就业,就业率达97.6%。就业单位涵盖税务人才需求的各领域,其中,有5名同学在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丰台区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丰台街道办事处、北京市昌平区经济社会调查队、宝鸡高新区管委会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有3名同学到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北京分所、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有16名同学到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中核投资有限公司等金融部门工作;有17名同学到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中移动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电力物资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等公司工作。就业地区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广州等发达地区城市,我中心的税务硕士研究生的综合实力得到了社会的普遍高度认可(详见附件三)。

七、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工作

我中心积极响应、落实我校“走出去”战略,克服从无到有的困难,迈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创新一步,经过层层筛选、考核,最终选拔了我中心2019级税务硕士等共12名学生参加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暑期访学项目。出访前在充分了解学生意向及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为学生专属定制了领导力、金融服务税、企业会计与顾问、海外投资税、社会会计、博弈论等专业的麦考瑞大学特色课程。我中心分阶段、分层次、有序完成了学院麦考瑞大学暑期专项访学项目牵头、组织工作。学生在与澳青年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加深了对世界文化生活的认知与理解,提高了对全球快速发展的适应能力,丰富了暑期学习与生活。此次项目不仅让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学习、职业规划上开拓了新思路,也提升了我中心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水平。
八、优化学生管理工作,打造税务特色班集体
我中心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以班委、党支部为核心,自主创新,积极响应研究生院各项活动号召,开展了党团活动暨新生感情交流会、北京税务博物馆暨党团活动、税务校友沙龙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党支部及文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班级凝聚力,推动班级建设与发展,打造税务特色班集体。同时,我中心积极开展新老生、实习经验、职业发展、学位论文写作经验分享等各类交流会,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校际间的各项跨学科交流、座谈活动。从活动的策划到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学生自身优势。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取长补短、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拓宽了学习视野。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税务硕士教育中心

                          2020年6月16日


附件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19级税务硕士生源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毕业院校
毕业专业
1
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财务管理
2
尚*
山东农业大学
会计学
3
王**
山东农业大学
会计学
4
李**
河北经贸大学
税务
5
谢**
天津财经大学
税收学
6
郭**
浙江工业大学
财务管理
7
唐**
西南大学
会计学
8
马**
郑州大学
会计学
9
李*
哈尔滨商业大学
会计学
10
李**
山西财经大学
会计学
11
赵**
江西财经大学
税务
12
王**
四川理工学院
自动化
13
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
14
袁**
东北师范大学
财政学
15
刘**
北京工商大学
财政学
16
张**
南京审计大学
税务
17
宋**
河南工业大学
财政学
18
张**
安徽财经大学
税务
19
田*
山东财经大学
财政学
20
王*
郑州大学
财务管理
21
韩**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会计学
22
杨**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税务
23
鲁**
湖南大学
财政学
24
庞**
湖北经济学院
税务
25
周**
湖南商学院
税收学
26
马**
东北财经大学
税务
27
张**
湖北经济学院
税收学
28
魏**
湖北经济学院
财政学
29
王**
阜阳师范学院
财务管理
30
李**
浙江财经大学
税务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