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2019年税务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总结

 安徽大学2019年税务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总结
 

安徽大学税务硕士专业学位目前在校为2018级和2019级学生共计55人,由于从2018年学制调整为三年,2019年毕业学生15人(两年学制),2020年无毕业生,2020年按照招生计划,共录取40人。从在校学生以及新生的生源来看,主要来自于高校应届毕业生,且主要来自全国财经类院校的财税及会计专业。一年来,在全国税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本授权点紧紧依托我校及经济学院的大力支持,各项工作开展顺利。

一、继续优化税务硕士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安徽大学办学目标定位,充分利用学校优势资源,依托经济学院及其所属财政学系税务专业教学师资力量,同时结合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改革的方向性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定位税务硕士专业培养目标。即:面向税务机关、企业、中介机构及司法部门等相关职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系统掌握税收理论与政策、税收制度、税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充分了解税务稽查、税务筹划以及税务代理等高级税收实务并熟练掌握其分析方法与操作技能,具有解决实际涉税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基于该目标,我校税务硕士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按照税务硕士教育教育指导委员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核心课程调整为:税收理论与政策、中国税制专题、国际税收专题、税务管理专题、税收筹划专题5门,增加了5门专业选修课程,培养方案进一步得到优化。
二、继续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2019年,我校税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从事相关教学和研究的专任老师保持相对稳定,其中,教授5人和副教授11名,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有税务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12人。与此同时,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研究和应有能力,积极与当地税务部门和税务师事务所加强紧密合作,派任课老师到税务实践第一线锻炼挂职,与此同时,在税务专硕教学中继续加强“双导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即校内师资和校外导师共同配合,完成相关课程教学。先后聘请多名实践导师进入校内课堂,就国际税收问题、企业纳税风险管理问题,企业涉税服务问题等展开讨论。截止目前,我校已聘任35名校外导师,均为财税实践部门经验丰富或专业实践工作中的业务骨干。通过建立校外导师制,丰富实践教学。校内校外“双导师”制,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着力提升学生培养的质量
一是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2019年,根据实时的税收政策变化,本专业培养中心组织师生对现有的税务硕士教学案例库再次进行了修改与扩充,并纳入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2019年聘请校外专家走进课堂6个场次。

   二是考评方式要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平时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

三是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科及相关财税技能竞赛。2019年,我们组织学生技术后援团队,帮助本校本专业的本科生参加本年度的安徽省财税技能大赛,斩获佳绩,同时,为参加全国税收风险案例大赛的选手,提供有效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四是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参加税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未来的更好地就业夯实基础。
五是加强科研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我们定期从税务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业单位获取研究需求,不但能解决科研训练强度不足和科研训练常态化问题,同时还能避免研究与实践的相互脱节。

 四、积极组织实践教学的开展

   除了校内“税务仿真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之外,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我校构建了多层次实践基地建设。结合相关培养目标,构建实践基地体系。截至2019年,我校共有税务硕士校外实践基地15家,待签协议的有4家。全年40人次学生分别到基地进行专业实习。多层次实践基地有全面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满足不同培养目标专业实践能力训练需要,同时,根据协议合同,基也配备了一定数量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并能够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提供条件。当前,按照培养新时期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合作双方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已建立了基本管理制度,编写了实习大纲,多层次实践基地建设,让学生从实践中熟悉财税政策法规政策及实务,满足实践应用技能提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