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资源:厦门大学《税务稽查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向税务专硕课程教师开放使用

 一、项目推荐

厦门大学财政系林文生老师牵头设计的税务稽查虚拟仿真实验已经获得福建省一流课程。现邀请各位税务专硕课程教师参与和推广使用。

该实验在机制设计博弈的理念是推演了税务稽查对企业税收遵从、投入和产出的影响,比较深入解释了税务稽查制度设计的经济学基础。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模式更为深入理解不对称信息背景下的税企博弈过程。该实验在税务管理课程上深受学生欢迎。

 实验软件使用方法:

1)登录网站http://app.soe.xmu.edu.cn/swjc,通过手机号注册;

2)下载网站所附带的软件包运行即可。具体软件包也可以直接用本通知附带的软件。

3)实验中基础模块部分可以单人完成。对抗模块需要多人参与;其中一组参与者选择稽查官员身份;另外一组选择企业家身份。提升模块需要额外使用Stata软件。

 

二、实验的目的

科学高效的税务稽查是中国现代财税制度得以落实的有效保障。作为财政学的核心课程,厦门大学税务管理课程教学利用世界顶级刊物《公共经济学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依托厦门大学经济学科经济与管理国际级教学示范中心在不对称信息博弈的经济学基础上构建了最优税务稽查体制的实验教学模块,以培养高层次税务稽查人才。

本虚拟仿真教学实验解决了传统税务稽查实验教学的三大问题:一是开展税务稽查社会实验成本高昂;二是税收稽查实验可能产生不可控制的附带经济效应;三是税务稽查实验涉及机制设计博弈理论研究成果的实际运用,需要通过虚仿的方式替代抽象的数学推导,以适应本科教学要求。

在实验中,我们用虚拟仿真技术展示了企业的类型分布、不对称信息下的最优决策和均衡策略的选择,分析了不同参数下博弈模型求解所需的matlab代码,讨论稽查概率和雇佣选择对应的经济指标和相应的估计方法,强化了学生对“逆向选择”和“中型企业缺失”等知识难点的理解。

在基础和对抗模块中,实验让学生通过角色代入方式去思考税务管理者和纳税人的行为模式,演练税务稽查对抗中决策选择,比较各种决策的产出和税收遵从结果,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提升模块,实验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自带的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对实验结论加以实证检验,强化经济模型和税收实践的联系,实现本科教育的“阶梯式”培养目标。

实验充分结合经济学学科在模型建构、数值计算和计量分析方面的优势,有效拓展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本实验设计的模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可以通过更改参数和变量的含义而扩展用,为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中涉及博弈的实验设计提供应用平台。

 

三、实验方法

实验模拟了一个简单的经济系统。该经济系统中存在税务机关、企业家和工人。企业家仅雇佣工人作为唯一投入按照给定生产方程进行生产,雇佣的数量部分取决于自己的私人信息——管理能力;然后在给定的税率下进行申报和纳税。税务机关在给定税率和执法资源约束下进行稽查。

该经济系统最优化问题求解需要刻画两种决策行为:

1)给定税务机关没有足够资源对所有纳税人进行严格稽查,税务机关如何有效实施税务稽查以尽量遏制企业家逃税;

2)给定税务机关的稽查策略,企业家如何根据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生产方程选择最优雇佣的水平和纳税额,以******化自己的税后利润。

根据机制设计博弈模型,税务稽查机制将依赖于税务机关所观测到的企业家的利润申报额和/或企业家雇佣人数,即税务机关将对不同信息类型的企业家设定强度不同的稽查概率。实验要求学生分析了使机制能够得以有效实施条件(激励相容条件和参与约束条件),并以税务机关和企业家的角色进行决策,从而观察不同机制下的税收缺口效应、产出效应和投入扭曲效应。

考虑到企业的雇佣行为还可能受到税务稽查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在证明企业实际的雇佣水平与税务稽查策略的因果关系时,还应当尽可能控制这些因素的影响。这是提升阶段鼓励学生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做实证分析的原因。

 

四、实验的过程

1、基础模块实验过程与方法。

1)选择角色:选择自己承担是税务官员还是企业家的角色。

2)获取经济系统的基本设定:税企博弈是不对称信息下的斯塔伯克博弈;生产技术为柯布道格拉斯方程,投入仅为劳动且价格和工资已经设定为常数。

3)获取系统随机分配的能力禀赋;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为私人信息,展示管理能力的帕累托分布及其基本参数,对企业家角色的学生配置能力禀赋

3)稽查机制的设定:税务官员角色应当对不同信息设定上的稽查机制进行经济分析;企业家角色则应当拜访税务局,获取稽查机制信息,以及******稽查比例设定、税率和罚款倍率等参数信息。

4)计算稽查临界点分析:参与者应当根据前述信息计算稽查机制的申报额临界点或雇佣临界点。

5)企业家决定雇佣规模,组织生产。企业家角色学生应当首先根据管理能力、生产方程和稽查临界点的影响,计算最优雇佣水平。

6)企业家决定纳税申报。企业家根据雇佣和申报临界点决定申报额。

7)系统实施稽查:系统根据机制实施稽查,并展示如下结果:参与者企业家是否被稽查;系统中其他虚拟企业家被稽查和罚款额现象。

8)在新的不同稽查机制下,重复实施(1-7)的步骤。系统要求学生完成至少的四轮机制,分别ABC三种机制下税务官员和企业家的角色至少两次。其中,机制A的均衡结果是根据申报额确定申报额临界点,申报额高于临界点不查,低于临界点严格稽查:机制B的均衡结果是:税务机关根据雇佣水平配置稽查概率,高于某个临界点雇佣数量的企业严格稽查;低于某个临界点的雇佣数量的不查):机制C同时考虑申报额和雇佣水平,但均衡结果与B相同。

9)完成三轮以不同信息设定的稽查概率的税务稽查机制后,比较分析三种机制的主要经济指标:税收缺口和产出缺口。

10)展示学生在基础训练中的得分。对于基础训练得分合格的学生,才允许进入对抗模块;未到到合格分数,系统会要求学生进行重新训练。

 

2、对抗机制的实验过程与方法

11)角色的随机配置:系统将随机决定参与学生博弈中的角色。

12)展示经济系统基本审定:系统将向被设定为税务官员的学生提供基本的参数设定和企业家学生的能力分布。

13)投票选定机制:税务角色学生投票决定稽查机制选择,但每个学生应当执行计算雇佣临界点或申报临界点。

14)组织雇佣和申报:企业家学生根据系统提升的稽查机制和信息决定雇佣和申报。

15)系统实施稽查:系统根据机制实施稽查,并展示稽查结果。

 

3、完成实验报告

16)根据前述的实验参数情况,由学生对比三种机制实施的结果,提出各种机制的利弊分析,确定实践中最有可能产生的稽查机制及其可能产生的经济效应,形成结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4、提升阶段的实验过程与方法

17)推论设定:引导学生参考自己的实验报告,并通过教学互动向学生提示如下推论:雇佣中的“中型企业缺失”可能导致企业雇佣规模与稽查强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18)数据说明:向学生展示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选定年份的数据。

19)变量选择和回归方法说明:提示学生可以选择企业的实际税负作为稽查力度的代理经济指标,用以解释企业的雇佣水平(企业年末雇佣数量的对数),并以其他影响企业雇佣决策的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加以估计。

20)全样本回归:全样本回归作为示例由系统完成,系统通过教学互动向学生展示门限回归方法下的全样本回归的结果。

21)分样本回归:学生将选择具体行业从事实证回归。学生应当设定特定行业中稽查概率依据的信息(可以是工人,也可以是其他投入指标),据此将设立推论、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5、完成实验报告

22)根据前述的实证分析结果,学生回报回归的结果,并展示实际税负与企业投入某个特征之间的二维图,对结论加以说明。